生物池(厌、缺氧区)生物过滤除臭系统通过加盖设施及收集管道进行收集,利用抽风机将臭气抽送到生物过滤除臭系统。臭气进入生物过滤除臭系统先经过预洗池进行加湿除尘,处理臭气中的颗粒物和部分易溶于水的污染物,同时调节臭气的湿度和温度,为后续生物过滤处理提供适宜的条件。经过预洗的臭气进入生物滤池池体,通过湿润、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滤层,微生物细胞对恶臭物质进行吸附、吸收和降解,将恶臭物质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,净化后的气体向大气排放。
生物池(厌、缺氧区)生物过滤除臭系统组成:
1、收集系统:
包括生物池的密封加盖设施和收集管道,确保臭气能够被收集起来,输送到除臭系统进行处理。
2、预洗池:
通常由设备壳体、布气系统、喷淋系统等组成。设备壳体采用卧式结构,内壳体通过钢结构骨架实现足够的刚度和强度。布气系统用于使臭气均匀分布,喷淋系统则向臭气喷洒水雾,实现加湿除尘功能。
3、生物滤池:
是除臭系统的主要部分,由设备壳体、布气系统、喷淋系统、生物填料层等组成。生物填料层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,常用的填料有竹炭、陶瓷、塑料等,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,对恶臭气体进行降解。
4、控制系统:
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除臭系统的运行,包括风机的运行、喷淋系统的启停、生物滤池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等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生物过滤除臭系统池体结构:
1、材质选择需耐腐蚀,常用材料包括:
玻璃钢(FRP):耐腐蚀性强、重量轻、易加工,适用于中小型滤池。
不锈钢(如316L):强度高、耐腐蚀,适合大型滤池或高湿度环境。
混凝土+防腐涂层:成本较低,需内壁涂抹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。
形状:多为圆柱形或矩形,矩形池体便于填料分层和管道布置。
尺寸计算:
池体高度=填料层厚度+布气层高度+喷淋层高度+顶部空间(检修用,≥1.5米)。
面积=臭气处理量/表面负荷(通常取1-3m³/(m²・min))。
2.生物填料层
功能: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,支撑水、气、生物膜三相接触。
3.布气系统
功能:均匀分布臭气,避免短流或局部负荷过高。
进气方式:池底单侧或双侧进气,通过穿孔管或气体分布器均匀布气。
穿孔管参数:孔径8-12mm,孔间距20-30cm,管道流速5-10m/s,确保气体均匀扩散。
布气层高度:填料层下方预留0.3-0.5米空间,便于气体缓冲和均匀分布。
生物过滤除臭系统辅助系统设计:
1.控制系统
监测参数:
实时监测臭气进出口浓度(H₂S、NH₃等)、温度、湿度、pH值、风机运行状态。
传感器布置:进气口设臭气浓度传感器,填料层内设温度/湿度,喷淋池设pH计。
自动控制:
联动调节风机频率(根据臭气流量)、喷淋启停(根据湿度或运行时间)、加药装置(调节pH或补充营养剂)。